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
1 | 15:00-15:10 |
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置钉方案的选择 |
张宏其 |
2 | 15:10-15:15 |
椎间盘穿透征:一种提示化脓性脊柱炎严重程度的特殊MRI征象 |
王亮 |
3 | 15:15-15:20 |
中晚期脊柱包虫病手术治疗及术后深部感染治疗措施:43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
杨继涛 |
4 | 15:20-15:25 |
置管持续冲洗对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
白亮 |
5 | 15:25-15:30 |
真菌性脊柱感染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张强 |
6 | 15:30-15:35 |
早期活动可降低脊柱融合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一项嵌套病例对照研究 |
张浩然 |
7 | 15:35-15:40 |
原发性脊柱感染的手术治疗策略 |
谭洪栋 |
8 | 15:40-15:45 |
影像组学在颈椎前路术后迟发性食道瘘诊断的价值及治疗体会 |
洪正华 |
9 | 15:45-15:50 |
引流管尖端培养在诊断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
邓懿 |
10 | 15:50-15:55 |
一期后路VS前后联合术治疗大缺损性腰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
牙克甫·阿不力孜 |
11 | 15:55-16:00 |
腋下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
史强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
1 | 16:05-16:10 |
腰椎术后引流管拔除后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预防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 |
叶楷锋 |
2 | 16:10-16:15 |
腰椎前方入路(ALIF)联合骨科机器人微创治疗L5-S1感染疾病应用观察 |
姚金志 |
3 | 16:15-16:20 |
腰椎偶发分支杆菌感染:个案报道和文献综述 |
刘智明 |
4 | 16:20-16:25 |
腰椎后路融合术手术部位感染与相应终板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 |
李泽民 |
5 | 16:25-16:30 |
腰椎Modic改变及终板损伤评分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性分析 |
何江涛 |
6 | 16:30-16:35 |
腰骶或腰髂重建固定技术在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
张智 |
7 | 16:35-16:40 |
腰骶段脊柱结核术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
唐林 |
8 | 16:40-16:45 |
烟曲霉感染导致的复杂腰椎感染病例报告 |
王启阳 |
9 | 16:45-16:50 |
血管分叉入路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LIF51)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
胡志军 |
10 | 16:50-16:55 |
胸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量肝素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分析 |
刘伟军 |
11 | 16:55-17:00 |
痛风性椎间盘炎——少见的椎间炎症性病变的诊治 |
祖佳宁 |
12 | 17:00-17:05 |
术前颅骨牵引联合单纯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结核后凸畸形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
张庄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
1 | 17:05-17:10 |
术后实验室标志物对早期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作用 |
李景峰 |
2 | 17:10-17:15 |
三种细菌原发化脓性脊柱感染的影像学鉴别 |
崔新刚 |
3 | 17:15-17:20 |
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区域结核的长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比较 |
张庄 |
4 | 17:20-17:25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感染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权正学 |
5 | 17:25-17:30 |
前、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
李玉伟 |
6 | 17:30-17:35 |
梅毒性脊柱夏科氏关节病诊治策略 |
姚小涛 |
7 | 17:35-17:40 |
颗粒植骨、后路固定治疗胸段、腰段脊柱结核 |
孙国绍 |
8 | 17:40-17:45 |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手术深部切口感染的疗效 |
张振辉 |
9 | 17:45-17:50 |
颈椎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
钟伟洋 |
10 | 17:50-17:55 |
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疗效观察 |
谢海洋 |
11 | 17:55-18:00 |
经后路保留后柱结构病灶清除术、后路广泛椎体切除术及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术在椎体成形术后椎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对比与技术报道 |
柯珍勇 |
12 | 18:00-18:05 |
脊柱术后感染的微创内镜治疗 |
朱卉敏 |